【大资管洞察】大资管行业进入拐点时刻
发布时间:2024-06-07   来源:券商中国、中国金融杂志、财联社   分享到:

大资管行业进入拐点时刻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错,但包括公募、私募、私募资管等在内的资产管理行业,仍面临着“存量规模缩水、新增规模有限”的情况,尤其是权益类产品,赎回压力还没有完全解除,而新基金发行的节奏和规模放缓,单只产品平均募资规模仍在低位。


业内观点:


1、日前披露的4月份数据显示,资管行业的增长已出现结构性变化,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0万亿,不可以忽略的是权益类ETF基金规模的推动,但私募基金规模跌破20万亿,尤其证券投资类私募进一步缩水,新增产品备案规模达到170亿的情况下,存续规模仍减少3100亿,可见赎回压力还没有完全缓解。


2、不排除私募基金因DMA策略等量化产品清理而导致规模下降,而且未来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另外,私募基金近期受个别违规案例影响,可能出现短暂的信用风险,而且较高的收费水平对比公募行业降费降佣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影响收益率,进而影响持有人对产品的申赎选择。


3、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仍然存在增长空间,但增速已经放缓,尤其是过去份额和净值双双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增长更可能是因为净值回升带动,份额增长的速度已经减缓;结构上需要做出调整,被动投资即ETF产品投资将带动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壮大,增速超过私募不在话下,超过银行理财也有可能;产品类型上,仍会延续以货币和固收产品为主的格局,正如4月银行理财也同样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增长8200亿元,占单月增长规模的比例超过40%,净值型产品增速相对较慢。但有差异化的权益类产品才是各家资产管理机构主动管理能力的“试金石”。


养老信托发展建议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是养老金融首次被明确列为金融重点工作。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我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金融机构应积极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机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主要观点:


1、信托在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引导行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发展养老信托将有更多抓手。目前,信托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参与度总体较低,未来发展养老信托既需要监管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信托公司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


2、建议给予信托公司参与养老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例如,在企业/职业年金受托管理方面,随着信托公司在服务信托业务方面能力提升,期待相关监管部门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获取参与年金基金管理的业务资格。另外,可以鼓励信托公司发展养老服务信托业务,为信托公司拓宽养老服务信托的财产类型、丰富养老服务信托的功能提供基础制度支持。


3、信托公司要有效整合自身的专业资产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及功能优势,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增强专业投资能力,开发可满足养老储备理财需求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信托公司要依托自身的专业及资源优势,在深入理解客户养老需求的基础上,灵活设计养老服务信托方案。


华泰证券:商业航天关注发射场基础设施建设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的先行基础设施,我国扩容升级迫在眉睫。发射场设有运载火箭发射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提供装配/贮存/检测/发射航天器、测量飞行轨道、发送控制指令、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等发射服务,是航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从现状看,我国发射工位数量有限,低温液体火箭工位供给稀缺,商业化使用程度较低,这与低轨星座带来的大量发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矛盾。


中金公司:航空业国内企业份额有提升,整机出海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中上游环节国内企业份额有望提升,整机出海打开更大市场空间。我们认为:1)国内企业在钛合金、高温合金、锻件、叶片、结构件/零部件领域已发展较为成熟,部分厂商依靠技术、资质积累已形成一定出海规模,有望抓住本轮机遇持续提升海外市场份额;2)根据波音和空客预测,全球2023~2042年商用航空市场空间达5.6-6.9亿美元,波音和空客占据主要份额。随着国产C919逐渐成熟,我国有望由配套出海走向整机出海从而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中信建投:化工行业内在供需、盈利有望逐步向好


2022年,化工板块受到行业扩张加速、原料高企、需求不振的共同挤压,不足一年就已回落至景气谷底。2023年以来,随着需求缓慢改善,但部分行业仍然承压,2023年煤炭、基化、石化板块23年业绩整体仍有承压,24年一季度环比有所改善;在建工程方面,基化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后续产能扩张周期或许将告一段落,带来供需格局的优化。后续随需求进一步复苏,各子行业内在供需、盈利有望逐步向好